包膜氯化膽堿在人工體外模擬奶牛瘤胃、皺胃、小腸中溶出、釋放、吸收的效果評價
氯化膽堿屬于維生素類,其主要生理功能具有維持細胞結構完整性,保證細胞膜通透性和生物信號傳導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。
膽堿也是構成磷脂的重要成分,參與骨骼和軟骨基質的成熟過程;參與動物體內脂肪代謝,脂肪在肝臟被降解成脂肪酸和甘油,膽堿可以將脂肪酸與卵磷脂結合后轉運出肝臟,避免脂肪在肝臟的大量沉積,可緩解脂肪肝的形成。
膽堿作為甲基供體參與蛋氨酸的合成,因而可節省體內蛋氨酸中甲基團的消耗,并在形成醋酸脂乙酸膽堿的情況下參與傳導神經沖動。
在奶牛特殊的的圍產期間,奶牛需要更多的膽堿來幫助肝臟處理多余的脂肪,讓甘油三酯能順利轉移出肝臟。
其意義在于減少肝臟脂肪的沉積和酮體的生成,能有效減少脂肪酸和酮體對組織和器官的損傷,使奶牛從泌乳期的開端到更高的峰值產奶量階段有一個平穩的過渡,緩解機體糖-脂代謝紊亂,減少多種代謝性疾病的發生,如脂肪肝、酮病、繼發性疾病等,間接提高奶牛壽命和牧場經濟效益。
目前市場上出售的氯化膽堿產品劑型主要有液體狀、粉狀和包膜狀。現主要針對包膜氯化膽堿在奶牛圍產期中的應用效果,設計包膜氯化膽堿人工體外模擬奶牛瘤胃、皺胃、小腸中的溶出、釋放、吸收分布情況的試驗。
3.試驗方法
3.2 皺胃釋放率:準確稱取對照組粉劑氯化膽堿和試驗組包膜氯化膽堿各5份,每份2.5g,分別浸入50ml皺胃液相對的Clark-Lubs緩沖液中,Clark-Lubs緩沖液:將3.73克氯化鉀和2.1毫升鹽酸溶解在1000毫升水中而制成的溶液。然后于39℃恒溫搖晃2、4、6、8、10小時,分別分離過濾,測定濾液中膽堿含量與總量的比例。
3.4 氯化膽堿含量測定方法:精密量取續濾液10ml,置100ml高型燒杯中,加3ml氫氧化鈉溶液,蓋上表面皿,在電爐上加熱微沸5 min,冷卻,用水沖洗表面皿及燒杯壁。加1滴甲基紅一亞甲基藍混合指示液,用鹽酸溶液調至紫紅色(pH5-pH6),于冰水浴中冷卻至5℃以下,繼續保持在冰水浴中,在攪拌下,緩慢滴加15 ml雷氏鹽甲醇溶液,繼續攪拌反應30 min,再靜置陳化30 min。將沉淀轉移到預先已于(105士2)℃下干燥至質量恒定的玻璃砂芯坩堝中,減壓抽濾、用水洗滌沉淀3~4次,每次用水約10ml。將裝有沉淀的玻璃砂芯坩堝移人(105士2)℃電熱千燥箱內,干燥2h,取出。于干燥器內冷卻至室溫,稱量。在測定的同時,按測定相同的步驟,對不加實驗室樣品而使用相同數量的試劑溶液做空白試驗。結果計算:
式中:
W1--- 沉淀質量的數值,單位為克(g);
W0--- 空白試驗沉淀質量的數值,單位為克(g);
N---包膜氯化膽堿的標示含量
4.試驗結果及評價: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qubz.cn/niuyangzhi/130.html
聲明:版權歸原創所有,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、刪除,謝謝。